人力资源职业技能测评指导中心
详情
在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福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现有人口3700万,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福建山海兼备、区位独特,是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福建人海纳百川、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福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福建生态优越、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拥有武夷山、土楼、泰宁丹霞地貌等3个世界遗产。福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籍华人华侨1580万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面积最大、政策最优的特殊监管区。福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7%以上。当前,我们正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新要求,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设福建自贸区,为福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人社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些年来,我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及时有效地制定和落实各项职业培训政策,建立和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数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就业及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省政府随后出台《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各类职业培训制度”的要求。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基本建立起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省人社厅又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印发了《福建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目前我省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建立起来的以项目运作模式开展的直补企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制度全部攘括。对在我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办理求职、失业、就业实名登记的城乡劳动者,取得各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结业证书的,给予初级工500元,中级工700元,高级工1000元,技师1600元,高级技师2000元的补贴,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也将给予补贴。

二、多措并举,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我省着力完善培养、评价、表彰、竞赛等机制,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级制定下发了《福建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实施意见。至2014年底,我省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增长,结构有所改善。全省技能劳动者达499.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77.3万人。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一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机制创新。建立高级技师培训政府补贴制度、培训经费直补企业制度、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就业专项资金“见证补贴”制度等,有力推动了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二是加强职业技能能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所规划的三个载体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至2014年止,全省依托技工院校和龙头企业,共建立1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63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47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4个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和7所技师学院,有效地提升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二)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健全。一是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省9个设区市和56个县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593家、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271 家、全国统一鉴定报考点252个,形成较完整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网络。从1995年—2014年,全省每年参加鉴定人数从开始的3万人次逐年递增,2012起连续三年全省取得职业资格人数均突破50万人。19年来,共组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588万人次,近500万人获得各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推动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认定工作,打破资历、年龄、身份和比例的限制,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专家考评与业内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省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行高技能人才企业认定工作。三是在各类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逐步推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形成。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近年来,开展了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福建省技能大师、福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等评选表彰活动,各地也组织多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建立高级技师退休后与高级职称人员同样享受增加退休金待遇的政策。截至2014年底,全省入选“中华技能大奖”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有6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27人,获省技术能手称号904人,遴选福建省技能大师30人,获省表彰的首席高级技师和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134人。

同时,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组织一次大赛。各行业、企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展开,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014年全省就举办了18场省级竞赛,参赛人数达20万人以上。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有序开展。制定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计划,细化分解目标,建立“春潮行动”季报制度,鼓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项目运作、个人自主参加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2014年全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8.43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25.1万人次)的113.3%。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取得进展。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出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项目补助经费管理办法》,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依托现有培训资源进行提升改造,每个县建设1-2个以培训初、中级技能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五)职业资格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一是全面完成我省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我省职业技能鉴定动态信息化管理。二是继续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责任制,建立省级、设区市及所辖鉴定站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省鉴定中心和南平市中心分别是全国首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省级、市级中心。三是加强质量督导,在全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检查评估,进一步规范鉴定站的运作。开展随机抽查职业技能鉴定现场工作,在加强鉴定现场质量督导工作的同时,加强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功能,启用技能专家为外部质量督导员,随机检查鉴定站。四是修订完善题库。2014年重新组卷及审定了50个职业(工种)的国家题库初、中、高级试卷,开发入库18个职业(工种)省库用卷。开发和修订7个专项职业能力题库。五是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全省共组织培训考评员、质量督导员、考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共有5796人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六)推动闽台职业培训交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两岸交流”原则,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闽台培训交流合作的学术交流、证照考试、技能竞赛、校际合作,引进台湾职业教育资源,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2014年,与台湾长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加强海峡两岸职业技能培训合作框架协议》。以两岸金桥(福建)就业训练机构为试点单位,制定出台《对台湾地区居民开展职业技能在线鉴定试行办法》,继续推进对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共接待了9批、9个职业,296人次的台湾同胞来闽鉴定。开展了首批在线模式职业技能鉴定,52名台湾居民在台北、高雄参加了芳香保健师等三个职业(工种)的在线职业技能鉴定。

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代表表示衷心欢迎!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